创业思考(慎入)

#32 行至40岁,从生命的角度看待生活。

去年外公离世,葬礼上遇到三姨夫,我们就闲聊了起来。我说:“虽有心理准备,外公走的还是有点突然。”我三姨夫说:“你外公都90多岁了,人老了,就像这秋天的落叶,慢慢枯萎,落下也是正常的事情。”三姨夫说着话,情绪不悲不喜,如同述说着一个生活常识。我看着三姨夫的脸,小时候记忆中,英俊的面庞,也爬满了皱纹。三姨夫这一生饱经沧桑,在生活的磨砺下,也许早就看淡了生死,此刻俨然就是一位哲学家

小时候,我经常觉得父母辈无情,他们上辈的老人,很多都是放弃治疗,拉回家里,断食、断水让他们慢慢离去。当时觉得好残忍,可到了40岁,我突然懂了,回想起三年前,父亲最后的时光,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,离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。再后来我彻底释怀了,人就如这草木一般,春去秋回,在生命的交替里轮回,每一个个体都会慢慢走向枯萎。

人们常说40岁,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,是花开正盛的年纪,可我却经常感到伤感。看到冬去春来会伤感,看到花开花落也会伤感,有一些莫名其妙。40岁,似乎更想去探寻生命的意义,可思索良久,没有答案。今年突然有一个感悟想分享给大家,特别是80后的兄弟姐妹们。这个感悟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:从生命的角度看待生活。


640.webp


(一)与自己和解

人到中年,经过生活的浮浮沉沉,我们大部分人都尝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。40岁,人生已至半程,很多朋友甚至都没有与自己和解。我想说,朋友们,每个人的生命际遇都不一样,也许我们出生不幸,也许我们怀才不遇,也许我们上升无门,也许我们劳苦奔波。但从生命的角度看,人生和游戏是一样的,每次选的人物不同,体验就不同,不能说哪个游戏角色就是最好的。

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自己,原谅自己的平凡,原谅自己的无力,原谅自己的不堪过往。人生又没有说明书,跌跌撞撞走到这里,我们已经竭尽全力。与自己和解,重新审视已经写完一半的人生剧本,才有力气去续写下一半。

(二)与父母和解

我认识的很多朋友,事业、家庭各方面都很优秀,但是一直没有从原生家庭的阴霾中走出来,即使取得了成绩也无法感到幸福。其实埋怨父母没有意义,他们出生的年代,受过的教育,都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。如果我们把角度拉高看,他们一辈子也被拘囿于那方天地,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如何做好父母。尝试与父母和解,理解他们年轻时迫于生计的无奈,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,被柴米油盐所牵绊,无法肆意人生。换个方式与父母相处,趁现在还来得及。

(三)向内求

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苦,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什么,买奢侈包、买豪华车、买大房子。而商品,总有更好的、更贵的。一旦陷入欲望陷阱,就会让人疲于奔命,在不停的满足和虚无之间循环往复。人至中年,把需求和虚荣分开,不用在乎别人的评价,向内求,不要被正常需求以外的物质所牵绊。

(四)感受美好

中年人挑着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在前行,整天蝇营狗苟、忙于算计,生活中充满着鸡零狗碎,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。倒不是生活中缺少美好,而是大脑功率耗尽,无法感知美好。我们换个角度,从生命的角度看,也许感受就不一样。人到中年,更像是一个王朝到达了鼎盛时期,虽然每日忙碌,但是我们依然年轻,父母依然健在、孩子尚在年幼。而这,就是我自己的小小王国,国王、王后虽然辛苦,但也欣慰。

自从我家生了双胞胎,加上老大作业需要辅导,而我本身有公司事情要忙,朵妈则需要操持家事,我们夫妻二人每天都感到精疲力竭。有时看着三个孩子在家里打闹,脑子都快炸了,但我换了个角度去想,如果我现在已经60岁了,年老力衰。老天要是能让我回到20年前的这个午后,阳光明媚,三个孩子在家里嬉戏打闹。老大还是少年,老二老三依然萌蠢,而我还很年轻,身强体壮,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,或许真的就是老天让我又回到了中年时光。想到这里,我会抱起孩子猛猛地亲上几口,心里想着,时光啊,再过得慢一些。同样的声音,从生活的角度看,那是吵闹的噪音,但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看,那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音符!

(五)创造回忆

我们大部分人,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前半生。从出生到学习再到工作,如浮萍一样,生活把我们带到哪里就算哪里。只有到了中年,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,才拥有了选择权,终于能在自己的人生剧本里面画一画了。

合理储蓄、合理消费,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尽可能地创造美好回忆。比如带爸妈出去旅行,比如去拜访好久没有见面的老友、比如带着孩子去新疆自驾游。从生命的角度看,如果现在还不行动,再往后实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,那将是多么大的遗憾。很多事情等不得,把他们纳入自己的计划中,因为你创造的回忆,是自己重写的人生剧本、是孩子们的多彩童年、是父母晚年生活的点缀,是和朋友们的欢聚时光。

(六)也许可以再试一次

挣钱是每一位40岁的中年人都绕不开的话题。但是挣钱没有标准答案,人生也是动态的。有人创业年入百万、千万,但是依然会遇到瓶颈。有人工作养家糊口,却面临中年危机。不论怎样,我们还有机会,人们常说,成为一个行业专家需要10年时间,那到50岁有所成就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,只需要我们拥有再来一次的勇气。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,我们理应无所畏惧。

40而已,大好年华,身强体壮。只是和年轻的时候比,更需要有紧迫感。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去尝试,去改变、去体会生命里面的美好。等有一天,我们垂垂老矣,能骄傲的对自己说,虽然处处遗憾,但也不枉此生!


weixin.gif
更多文章请关注渔课微信公众号

导航栏目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渔课-Kevin

手 机:18606201315

邮 箱:info@soonidea.cn

公 司:苏州渔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

地 址:苏州东环南路999号中博科技园A座